简介

大秦帝国风云录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2章 这是一场决战(2/4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

“至于李牧为什么要杀公子恒,在我看来原因很简单。公子恒就是给公子隆陪葬的,让邯郸给燕国一个交待,同时避免邯郸和李牧因为此事而发生激烈冲突,导致河北大战失败,赵国败亡。”蒙恬说道,“公子恒不死,赵国就要拿李牧开刀,以便给燕国一个交待,否则燕国必然以此为借口出兵南下。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,燕王喜即使不愿出兵也没办法。赵国现在就指望李牧的代北军了,邯郸敢把李牧拿掉?赵国生死存亡悬于一线,就算邯郸要拿李牧,李牧会答应?代北军会答应?所以公子恒是为国而死,死得其所,值了。”

宝鼎有些明白了,不过此事既然蒙恬都看得出来,难道瞒得过燕王喜?

蒙恬看到宝鼎还是面带疑惑,于是又补了一句,“燕国两次伐赵,两次大败,如今的实力不堪一击,假如赵国亡了,燕国保得住?这个年代就是弱肉强食,谁相信盟约?赵国亡了,燕国必定难逃一死,所以燕王喜迫于我大秦的威逼,虽然不敢出兵支援赵国,但这种事,只要双方默契配合一下,彼此心照不宣也就算了,毕竟赵国也赔了一个公子恒,那可是平原君的儿子,赵国的柱石大臣,也算是损失惨重了。”

“难道燕王喜相信公子隆是秦人所杀?”宝鼎问道,“黑冰刺杀公子隆的理由实在太牵强了。”

“燕王喜即使怀疑又怎么样?难道他要眼睁睁地看着赵国灭亡,然后燕国跟着死去?”蒙恬冷声说道,“这个世上,什么都是假的,唯有实力是真的。燕王喜没有实力,只有忍气吞声,不忍也得忍,不信也得信。”

宝鼎无语。秦人太强悍了,有实力就是不一样,话里话外都是霸气十足。

蒙恬不再与他纠缠这件事,把话题重新引到了河北战局。

“此战,桓齮在河北击败李牧,然后与南线杨端和南北夹击,攻克邯郸,从此赵国亡,山东六国去其一。两人居功至伟,功勋盖世。”蒙恬面色不善,语气里更是透出一股愤懑,“桓齮和杨端和都是楚系的人,你可以想像一下,此仗过后,咸阳局势将如何变化?”

“大王有没有应对之策?”宝鼎试探着问道。他现在也被蒙恬的自信感染了,觉得河北大战确实十拿九稳,但桓齮怎么打败了?会不会和咸阳局势有关系?

“我大秦将士,上下齐心,誓死奋战。”蒙恬郑重说道,“这一仗,不仅关系到赵国的存亡,也关系到我秦国的兴衰,不容有失。”

宝鼎把嘴巴闭上,不敢乱说话了。

“李牧的大军已经抵达河北战场,正与我大军激战。”蒙恬继续说道,“李牧固守营垒,死守不出。为了把李牧的代北军主力诱出来,桓齮上将军打算示敌以弱,命令原先暗藏于井陉的麃(biao)公暂时不要出动,太原、上党两地的军队也暂时停止东进,就地待命。所以,你还有一点时间,马上派人去离石要塞,叫你的苍头短兵火速赶来晋阳。”

“我有军职吗?”宝鼎有些期待地问道。

“暂时还没有。”蒙恬笑道,“公子可以暂居我的军营,公子的苍头短兵则在我的军营外自建一营,粮秣武器自可就近补充。”

宝鼎微笑点头。看得出来,这一仗的大功劳没有王翦的份,也没有蒙恬的份,而自己不过跟在他们后面看看热闹,然后顺手捡便宜,捞点军功而已。

这就是贵族和平民的区别啊。贵族拿军功太容易,而平民若想拿军功,就要靠砍人头。靠砍人头来积累军功听上去很公平,其实里面的名堂太多,某种程度上就是忽悠人。假如你的上官死了,你不但没有功劳,还要连坐;假如己方的死亡人数等于或者超过对方,你砍再多的人头也没用,不但无功还有罪责,总而言之,最低层的士卒想靠砍人来积累军功,太难太难,幸运者有,但太少了。

不过相比闾左贫贱连从军的资格都没有,这些从军的平民待遇就很不错了,最起码有进爵加禄的希望,要知道砍一颗敌国甲士首级,加爵一级,赏田一顷(一百亩),住宅九亩,庶子(侍从的统称)一人,要做官就是五十石之官。爵位到了五等大夫爵的时候,不但有相应的田地赏赐,还允许有六个奴隶,做官就是县尉一级,算是很高的待遇。

过去那些跟在武安君白起后面的将士,幸运者较多。武安君打的都是大仗,一仗打下来常常要宰杀对方几万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,所以跟在他后面的将士都很幸运,只要不死,都能捞到爵位,这大概也是秦军将士们崇拜他,至今还在缅怀他的原因之一吧。

“公子,如果你同意的话,今天下午就搬到我的军营来。”蒙恬已经打定主意,绝不让宝鼎离开自己的视线。

宝鼎现在对王系来说太重要了,不仅他的安全至关重要,他内心的想法和选择更是至关重要。

秦王政为什么在河北大战如火如荼之际,调集黑鹰锐士到离石要塞?正是在确保宝鼎安全的同时确保完全控制宝鼎,不是要限制宝鼎的人身自由,而是断绝楚系或者其它对手接近宝鼎,以防他们威逼利诱这位涉世不深可以说是懵懂无知的少年,一旦宝鼎的想法变了,走上了秦王政的对立面,那不仅意味着这个计策的失败,更意味着秦王政的失败。秦王政决不允许失败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喜欢大秦帝国风云录请大家收藏:(m.lanmosy.com)大秦帝国风云录蓝墨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