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微信思维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1章 再造营销,粉丝经济不解之秘(3)(2/3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

钟雨飞选择了后者,在起步之初也只有两三个人,这算是小米社交媒体团队的一股星星之火,而他们的运气也很好。几乎每次大的新品发布,以及雷军自己的微博帐号推荐,都会带来大量的粉丝关注。

到2012年时,钟雨飞带领团队完成了增粉的第一阶段任务,小米微博矩阵以超过500多万的粉丝数开始傲视群雄。

初期,钟雨飞比较担心如何涨粉丝,没承想小米的公众号在3个月内就吸引了80万粉丝关注,这促使他慢慢将重心放在如何将企业号做出特色来,但随着粉丝数上涨到数百万级,钟雨飞关心更多的是如何服务好他们。

小米认识到,用户在哪里大量聚集,小米就应该将口碑传播做到哪里。此后,小米又发现很多年轻用户并不用微博,但却活跃在QQ空间上,并且已经开始议论小米手机,于是就顺势做起了空间的运营。2013年8月,小米联合QQ空间做了一次开放购买,创造了90秒10万台红米售罄的社会化电商典型案例。截至目前,小米QQ空间的粉丝数已突破3000万,再次傲视群雄。

法则1:走群众路线:雷军是这么说口碑的

雷军在创业之初,就手绘过一张有关互联网思维的草稿图,“口碑”二字居于图片的中央核心位置,围绕着它,“专注、极致、快”是打造口碑的方法。

雷军经常说:走群众路线。这就是“口碑营销”或者“口碑传播”这个本身并不新鲜的词汇,在互联网尚未肆意吞噬传统商业世界的时候,它就一直存在的东在小米内部,实际上总结了口碑传播能够形成引爆的三个核心要素,即核心用户;精彩的故事和话题;以及高效的传播渠道西,能够被小米娴熟运用的秘籍。为何小米却要说自己其实是口碑营销,而不是外界给它贴上的“新营销”或“社会化媒体营销”等标签?通过跟用户交朋友,营造参与感,并借助社会化媒体进行口碑放大,在这个矩阵中,“粉丝经济”更像是果,而非因,但它与“口碑”互为支撑,确实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品牌生态链条。

小米内部对口碑传播的经验是,口碑传播能够形成引爆的三个核心要素,即核心用户;精彩的故事和话题;以及高效的传播渠道。

其中,重要风口的存在很重要,小米的崛起恰逢社会化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,后者让口碑营销焕发了新的生机。

在过去,企业品牌往往不是借助互联网的口碑传播,更多是小圈子传播,这就造成了这些品牌要往更大的圈子扩散的时候,很容易中断。

微信、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勃兴,却带来两大改变:一是信息传递的速度获得百倍、千倍的提升;二是用户参与口碑传播的成本在急剧下降。在近两三年中,为何有很多创业公司能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,或者倏然陨落,背后推手均在于此。

从表面上看,小米的口碑营销得益于借势风口,只是“新媒体营销”的胜利而已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什么时候做微博,什么时候做微信,以及用什么样的打法,其实很讲求顺势而为,需要极好的嗅觉与节奏把控,这只能在不断的实战中摸索。

这种全力押注社会化媒体的做法其实并无前车可鉴,初期经常遇到一些困难,雷军会经常过来给团队打气,说一定要靠口碑,要相信口碑是可以口口相传的。

从创业开始,雷军对口碑的打法早就想清楚了。某种程度上说,小米的口碑营销运营的成功,源于它没有停留在渠道视角,而是提升到了企业战略的层面,这又跟小米反传统的企业文化、互联网商业模式架构以及快速迭代能力,有着莫大关系。

法则2:社会化媒体是公司级战略,耐得住寂寞才能开花结果

黎万强称,企业花2000万元去投一个广告,可能立刻就看到效果了,但是你要建立一个有足够战斗能力的自媒体团队,却需要两三年的时间,如何衡量其中的投入产出比就非常关键。

小米口碑营销将社会化媒体定为主战场,绝不是试验田。按照惯例,很多传统公司更喜欢找广告公司,砸重金制造短期的眼球效应,而在社会化媒体投入上,它们要么找外包公司来做,要么从营销部门调出几个人来试试,这很难做深做透。

但是在小米,社交媒体部门是一项战略性投入,团队规模有70多人。仅以钟雨飞所带领的新媒体组而言,团队共有47人,其中新浪微博27人,腾讯平台(微信与QQ空间)16人,策划4人。这个部门由黎万强亲自带队,管理扁平化,讲求一步到位。

需要指出的是,要真正玩好社会化媒体运营,组建团队的周期非常长,成本的投入是非常高的,而效果可见性却又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。

小米的口碑营销之所以能大放异彩,它的公司级战略定位、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以及足够的耐心,是第一个值得关注的战略做法。

法则3:小餐馆模式:先做服务,后做营销

雷军经常在小米内部跟员工讲:小米的商业模式是小餐馆模式,就是做好服务然后收小费的模式。服务是小米的商业信条,而好服务才能有好口碑。这也让小米的社会化媒体运营带有强烈的服务属性。比如,它首先追求快速的服务响应速度,将互联思维的“快”字诀运用到社会化媒体运营商。小米在微博、微信等各个平台上都有专门开发的客服后台,也都有相应的响应时间指标,比如在微博上要在15分钟内响应,在微信上也要及时去响应,并设有很明细的客服考核指标。甚至,小米还形成了一种“全员客服”的协调机制,任何一个员工只要在微博或微信朋友圈发现有用户的吐槽,他可以直接转发到客服或售后部门,以此快速解决用户的问题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喜欢微信思维请大家收藏:(m.lanmosy.com)微信思维蓝墨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